導讀: 在東蘭縣蘭木鄉,528戶農戶將4000多畝水田改種富硒稻米,總產值達1000萬元,比原來種植普通稻米增收500多萬元。“富硒稻米不僅產量高,而且米好吃,賣得貴,在家種米也能發財。”蘭木鄉一村民說。而在南丹縣芒場鎮巴平村,村民把300多畝田地變成了一個大花園,鮮花盛開時節,連片的格桑花、油葵和荷花引來八方游客,村民依靠旅游走上脫貧致富道路
富硒作物面積達2.86萬畝,初步形成“一縣一產業”格局
在東蘭縣蘭木鄉,528戶農戶將4000多畝水田改種富硒稻米,總產值達1000萬元,比原來種植普通稻米增收500多萬元。“富硒稻米不僅產量高,而且米好吃,賣得貴,在家種米也能發財。”蘭木鄉一村民說。而在南丹縣芒場鎮巴平村,村民把300多畝田地變成了一個大花園,鮮花盛開時節,連片的格桑花、油葵和荷花引來八方游客,村民依靠旅游走上脫貧致富道路……
如今的河池,富硒產業、休閑農業等特色農業強勁發展,成為河池市農業產業發展壯大的主要推動力。
據了解,“十二五”時期,河池市委、市政府積極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自治區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全面推進“五大工程”建設為契機,大力實施桑蠶、糖料蔗、蔬菜、水果、食用菌、休閑農業、富硒農產品開發等七大產業提升工程,實現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
糧食生產保持穩定是首要任務。河池市大力開展糧食穩定增產增效行動,深入實施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糧食種植面積和總產量保持穩定增長,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目標。據統計,2011年至2015年,河池市糧食播種面積均穩定在400萬畝左右,糧食年均總產量超過100萬噸;河池市共落實農作物良種補貼、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2.32億元,并通過“一卡通”形式發放到農戶手中。
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2014年以來,河池市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和經營組織化、裝備設施化、生產標準化、要素集成化、特色產業化要求,組織11個縣(市、區)各創建一個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其中,都安、南丹、天峨、宜州等縣(市)的示范區被認定為自治區級示范區或市級示范區。截至目前,河池市11個示范區主導產業涉及水稻、蔬菜、葡萄、火龍果、紅心香柚、珍珠李、沃柑、核桃、獼猴桃等品種,初步實現了“一縣一產業”的產業布局。
據統計,11個示范區建設總面積達3.6萬畝,拓展區建設總面積5.9萬畝,輻射區建設總面積12萬畝。示范區累計投入7.36億元,完成道路建設161公里、水利建設193公里、電力建設51公里,休閑基礎設施建設4.68萬平方米,公共設施建設1.49萬平方米,服務設施建設6300多平方米。
富硒產業開發成果卓著。“十二五”期間,河池市在東蘭、巴馬、鳳山、南丹、天峨等縣大力實施富硒農業開發研究與示范推廣工作,富硒產業發展排廣西前列。截至目前,河池市共建立富硒農產品開發基地25個,富硒作物面積達2.86萬畝,共打造富硒墨米等12個富硒產品品牌。富硒農產品總產量達8580噸,總產值10.3億元,比普通農產品增收5.15億元。富硒農產品開發示范區農民年人均增收1260元。
休閑農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新亮點。“十二五”期間,河池市按“公司+特色農業+農家樂”等模式,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創建一大批休閑農業旅游景區(點),讓游客游覽鄉村美景,吃農家飯,住農家屋,體驗民俗民風,體驗田間勞作。通過農業與旅游結合發展,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收入增加。目前,河池市共有休閑農業發展經營主體459個,其中,農家樂392個、休閑農莊21個、休閑農業園區26個、民俗村20個。河池市休閑農業從業人員9300多人,年接待游客433萬人次,農業旅游總收入13.6億元。
同時,河池市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積極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取得突出成績。目前,河池市共有農民合作社1659家、家庭農場389家,入社成員5.6萬人,帶動農戶16萬戶。
據了解,截至2015年底,河池市桑園面積達80.72萬畝,鮮繭產量11.12萬噸;糖料蔗種植面積93.82萬畝,糖料蔗產量360.75萬噸;水果種植面積87.3萬畝,投產面積57.6萬畝,產值10億元;蔬菜面積122萬畝;食用菌栽培規模753萬平方米,產值5億元以上。
·下一篇 公司2016年春節放假安排
·上一篇 富硒木耳,讓農民增收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