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面對目前國內的硒產業市場蓬勃發展,未來富硒產業將如何規范發展正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南方黑芝麻(14.700, 0.50, 3.52%)集團總工程師賴學佳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國家盡快出臺關于重視、規范及扶持硒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面對目前國內的硒產業市場蓬勃發展,未來富硒產業將如何規范發展正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南方黑芝麻(14.700, 0.50, 3.52%)集團總工程師賴學佳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國家盡快出臺關于重視、規范及扶持硒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在賴學佳看來,我國目前生產富硒食品的企業普遍缺乏品牌建設意識,且產品以初級農副產品居多,產品品質良莠不齊,希望通過供給側改革可以解決當前富硒食品產業發展面臨的瓶頸。
“標準制定相對粗放”
由于硒被科學家稱之為人體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及其DNA、RNA和蛋白質合成,抑制癌基因的轉錄,干擾致癌物質的代謝等奇特功能,近兩年隨著“補硒防癌”逐漸被公眾認知和接受,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國家統計局所屬國家市場調研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院《2010-2015年中國富硒農產品(13.970, 0.34, 2.49%)行業深度研究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2006年我國富硒農產品行業工業總產值為82.1億元,到2011年達到138.5億元,每年以9.3%-13.1%的速度遞增,2015年達到200億元。
賴學佳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說,從富硒食品產業發展數據來看,該產業發展速度迅猛,但仔細分析也能發現該產業也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我國目前生產富硒食品的企業普遍缺乏品牌建設意識,且產品以初級農副產品居多,產品品質良莠不齊,缺少產品附加值,這都阻礙了富硒食品行業的發展壯大。”賴學佳認為,問題就是行業標準依舊不明確,監管不力導致市場依舊魚龍混雜,國家雖然有相關標準,但是標準制定得相當籠統。
據記者了解,我國目前生產富硒食品是按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規定每100克要達到15微克,達到了就可以稱為富硒,然而這里面是沒有按產品區分的,比如大米、玉米就不分開,達到了含量就是富硒大米、富硒玉米。
“從國家的角度來說標準制定相對粗放,相關省市也并沒有出臺地方標準,這就為市場的監管提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與此同時富硒產品的信譽度會在消費者心目中大打折扣。” 賴學佳對《華夏時報》記者直言。
“富硒功能農業的發展雖然早就起步,但因不能標準化已經幾起幾落了。”天方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孝和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國內富硒食品存在的問題,一是標準化富硒產業技術缺乏;二是富硒地區大小企業魚龍混雜,缺乏誠信和品質監管;三是富硒地區地方政府缺乏長遠規劃和明確定位。
推動農副產品供給側改革
面對目前國內富硒產業發展亂局,如何規范國內富硒產業良性發展,以及如何有效地整合資源,做強做大我國富硒產業成為當前食品領域最為迫切的問題。
“最好的途徑是通過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強強聯合,這對于資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培養行業龍頭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賴學佳對記者表示。
賴學佳認為,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重點在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等要素方面,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
推動農副產品供給側改革,對于做強做大富硒產業有指導作用。賴學佳表示,要做大做強富硒食品產業,也要從上述四個要素出發,建議政府給予政策扶持。
具體包括高薪人才引進的優惠、土地資源使用上的政策優惠、提供專項資金投入富硒食品產業的研究和開發,以及建議政府鼓勵企業與農村經濟合作社的合作,并給予政策補貼等。
針對當下依然存在的問題,賴學佳基于供給側改革的四大要素,建議政府在勞動力、土地、資金、創新機制等方面,給予富硒食品產業一攬子優惠政策,以鼓勵和扶持富硒食品產業的發展。
賴學佳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目前,在政府、企業聯合共同做大富硒食品產業方面,南方黑芝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荊門已進行了初步探索。
賴學佳還表示,政府在培育大眾對富硒食品健康價值的認知,增強富硒食品產業品牌建設意識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等社會認知和品牌文化層面的建設方面的工作也需要進一步加強。
此外,賴學佳還建議,通過品牌意識的強化對于富硒食品產業來說,可以迅速建立起行業競爭機制,行業龍頭品牌為行業強勢發聲,行業的合理競爭,又能促使行業龍頭不斷壯大。
在富硒食品的品牌提升方面,不僅提升富硒農產品的知名度,也體現了該地方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1738.905, 9.00, 0.52%)和文化旅游資源,并能將富硒農產品基地打造成為旅游觀光景點,對產業鏈的升級完善有著重要作用。
·下一篇 安徽硒無憂招聘公告
·上一篇 富硒水稻富農家